赏析三个古诗名句``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5 17:27:13
1.亭亭山上松,瑟瑟谷中风。 "盛"和"劲"写出了什么?
风声一何盛, 松枝一何劲。 赏析名句"岂不罹凝寒?松柏本有性。"
冰霜正惨凄, 终岁常端正。
岂不罹凝寒?松柏本有性。
2.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。 "念","独","悠悠"写出了什么?
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。 赏析"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"
3.茅檐低小,溪上青青草。 醉里吴音相媚好,白发谁家翁媪。 大儿锄豆溪东,中儿正织鸡笼。 最喜小儿无赖,溪头卧剥莲蓬。
赏析"最喜小儿无赖,溪头卧剥莲蓬"
岂不罹凝寒?松柏本有性。 用了什么手法?
"岂不罹凝寒?"用了反问,设问还是疑问?

帮帮忙啊~~

1.山风愈是迅猛激热,松枝也愈显苍劲有力,写出了愈是挫折,奋起后愈精彩
2.写出了作者的孤独悲伤.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,两相映照,分外动人。
3.三儿子不懂世事,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,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,即可知晓。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,饶有情趣,栩栩如生,可谓是神来之笔,古今一绝!“卧”字的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天真、活泼、顽皮的劲儿,和盘托出,跃然纸上。所谓一字千金,即是说使用一字,恰到好处,就能给全句或全词增辉。这里的“卧”字正是如此。

【汉】刘桢

亭亭山上松,②
瑟瑟谷中风。③
风声一何盛,
松枝一何劲。
冰霜正惨凄,
终岁常端正。
岂不罹凝寒?④
松柏本有性。

【作者】
?- 217,字公干,东平(今山东省东平县)人,刘诗风格劲挺,不重雕饰。
曹丕曾称赞他的五言诗“妙绝时人”,但作品流传很少,仅存十五首。
【注释】
①刘桢有《赠从弟》诗三首,都用比兴。这是第二首,作者以松柏为喻,勉励
他的堂弟坚贞自守,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。 ②亭亭:高貌。 ③瑟瑟:
风声。 ④罹:遭受。凝寒:严寒。

【品评】
这是一首咏物诗。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、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,
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,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
追求。全诗格调劲健,语言质实,具有清刚之气。象诗中“风声一何盛,松
枝一何劲”,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,语调紧促有力,诗情
震荡,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。全诗章法浑成,承转自然。尤其是结尾
二句,以虚词设问,牵出全篇主旨,可谓收束得法,神完气足。

登幽州台歌
【唐】陈子昂
前不见古人,
后不见来者。
念天地之悠悠,
独怆然而涕下。

【作者简介】:陈子昂(661-702)字伯玉。少任侠。其诗标举汉魏风骨,强调兴寄,反对柔靡之风,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